大桔灯文库logo

父亲的叮嘱教学设计 (四)

  父亲的叮嘱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设定
 1.1 知识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父亲的叮嘱》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主题思想。
 学生能够通过阅读理解,分析文中人物性格特点及情感变化。
 學生能夠运用所学知识,撰写一篇关于“父爱”的短文。

 1.2 学习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生能够在教师引导下,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学生能够学会使用思维导图等工具,对文章结构进行梳理。
 学生能够通过角色扮演等活动,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对父母的感恩之情,增强家庭责任感。
 引导学生体会亲情的重要性,培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实践孝道,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重难点解析
 2.1 教学重点
 核心知识点:理解《父亲的叮嘱》中蕴含的深意,包括父亲的形象塑造及其对孩子成长的影响。
 技能点:培养学生从细节处感知人物情感变化的能力;锻炼学生的批判性思考能力,使其能够结合自身经历来解读文本。

 2.2 教学难点
 挑战:如何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文中所表达的情感,并将其转化为个人行动指南。
 解决方案:
   利用视频资料展示现实生活中的案例,帮助学生建立共鸣。
   组织家长进课堂活动,邀请几位同学的父亲分享他们的心路历程,增加互动性和真实性。
   通过小组讨论和个人反思相结合的形式,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与想法。

 三、优选教学方法匹配
 讲授法:用于介绍背景知识、解释难懂词汇或句型。
 讨论法: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激发思维碰撞。
 情境模拟:如角色扮演,让参与者身临其境地体验故事背后的情感。
 多媒体辅助教学:播放相关影片片段,增强视觉冲击力;利用PPT展示重要信息,便于记忆。

 四、细致教学过程规划
 4.1 导入新课(5分钟)
 以一段温馨的家庭视频作为开场,引发学生对于“家”这一概念的兴趣。
 提问:“你们认为什么是真正的父爱?”收集学生初步看法。

 4.2 新知讲解(20分钟)
 分段落朗读课文,每读完一部分后暂停,由老师简要概述该部分大意。
 引导学生注意文中描写手法以及语言特色,共同探讨作者意图。

 4.3 小组活动(25分钟)
 将全班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取一个特定角度(如“父亲形象”、“孩子反应”等)深入研究。
 各组制作一张关于选定主题的思维导图,并准备一份口头报告。

 4.4 角色扮演(15分钟)
 选出几组同学上台表演根据课文改编的小剧目。
 其他同学观看后给予评价,强调正面反馈为主。

 4.5 课堂小结(5分钟)
 总结本节课主要内容,强调关键点。
 布置作业:写一篇关于

3秒快速注册或登录,可以免费查看完整的内容!

已有账号登录 10秒注册账号

  • 父亲的叮嘱教学设计(一)

    《父亲的叮嘱》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设定 知识技能 1. 理解文本内容:学生能够准确理解课文《父亲的叮嘱》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关系。 2. 语言表达能力:通过朗读、复述和讨论,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 3. 阅读技巧:掌握快速阅读和精读的方法,能够从文中提取关键信息。 学习过程与方法 1. 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会使用工具书和网络资源辅助学习。 2. 合作学习: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境体验:通过角色扮演和情景模拟,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故事中的情感和氛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感恩意识:培养学生对父母的感恩之情,理解父母的辛勤付出和无私奉献。 2. 责任感: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学会承担家庭和社会的责任。 3. 亲情观念:加深学生对亲情的理解,认识到家庭在个人成长中的重要性。 二、重难点解析 教学重点 1. 理解课文内容:帮助学生全面理解《父亲的叮嘱》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关系。 2. 情感体验: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文中父亲的爱和叮嘱,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教学难点 1. 情感共鸣:如何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文中父亲的深情厚意,并产生共鸣。 2. 价值传递:如何将文中的亲情观念和责任感有效地传递给学生。 解决策略 多角度解读:通过不同形式的阅读和讨论,帮助学生从多个角度理解课文。 情境创设:通过角色扮演和情景模拟,让学生亲身体验文中人物的情感。 案例分享:结合现实生活中的例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文中的情感。 三、优选教学方法匹配 讲授法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课文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讲解重点:详细讲解课文的重点内容,帮助学生理解核心知识点。 讨论法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课文中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关系,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全班交流:各小组代表汇报讨论结果,全班进行交流和总结。 实验法 角色扮演: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他们亲身体验文中人物的情感和心理变化。 情景模拟:设置特定的情景,让学生在模拟中感受父爱的伟大。 四、细致教学过程规划 导入新课(5分钟) 引入话题:通过一个小故事或一个视频片段,引出“父亲的叮嘱”这一主题。 提问互动:提出一些问题,如“你们的父亲平时是如何叮嘱你们的?”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讲授新课(20分钟) 背景介绍:简要介绍和写作背景,帮助学生了解课文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逐段讲解:逐段讲解课文内容,重点讲解关键情节和人物描写,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主题和情感。 小组讨论(15分钟)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具体的问题,如“文中父亲的叮嘱有哪些具体内容?” 记录要点:每组选出一名记录员,记录讨论的主要观点和结论。 全班交流(10分钟) 小组汇报:每个小组派代表汇报讨论结果,其他同学可以补充或提问。 教师点评:教师对各小组的汇报进行点评,总结讨论的成果。 角色扮演(10分钟) 角色分配:根据课文内容,分配不同的角色给学生。 表演展示: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展示他们对文中人物的理解和感受。 情景模拟(10分钟) 情景设置:设置一个具体的情景,如“父亲送你上学时的叮嘱”。 模拟体验:学生在情景中进行模拟,感受父亲的关爱和叮嘱。 小结回顾(5分钟) 总结要点: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学习成果。 布置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如写一篇关于自己父亲的小作文,或者准备下节课的讨论材料。 五、板书设计 ``` 《父亲的叮嘱》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课文内容 2. 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 培养感恩意识和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 1. 理解课文内容 2. 情感体验 三、教学难点 1. 情感共鸣 2. 价值传递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2. 讲授新课 3. 小组讨论 4. 全班交流 5. 角色扮演 6. 情景模拟 7. 小结回顾 ``` 六、教学资源筹备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课本 多媒体素材:相关的图片、视频、音频 辅助教学资源:相关的参考书籍、网络资源链接 七、教学反思与评估 反思 教学效果:评估学生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特别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培养。 互动:反思上的互动情况,是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改进措施:针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具体的改进措施。 评估 表现:观察学生在上的表现,包括参与度、发言情况等。 作业反馈:批改学生的作业,了解他们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问卷调查: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学生对教学的意见和建议。 通过以上设计,希望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高效、互动且深具启发性的学习体验,使他们在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 父亲的叮嘱教学设计(二)

    《父亲的叮嘱》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设定 知识与技能 1. 理解文本内容:学生能够准确理解《父亲的叮嘱》的主要内容和情节。 2. 分析人物形象:学生能够分析并描述父亲的形象,理解其性格特点和行为动机。 3. 掌握写作技巧:学生能够识别并学习在文中使用的描写手法,如细节描写、对话描写等。 学习过程与方法 1. 自主阅读:通过自主阅读,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2. 小组讨论:通过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 写作实践:通过写作练习,提升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和创意写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感受父爱:学生能够感受到父爱的伟大和无私,增强对家庭的情感认同。 2. 尊重长辈:培养学生尊重长辈、感恩父母的良好品质。 3. 责任意识: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和义务,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重难点解析 教学重点 1. 理解文本内容:帮助学生全面理解《父亲的叮嘱》的情节和主题。 2. 分析人物形象:引导学生深入分析父亲的形象,理解其性格特点和行为动机。 3. 掌握写作技巧:教授学生如何识别和运用文中的描写手法,提升写作能力。 教学难点 1. 情感共鸣:帮助学生从文本中获得情感共鸣,真正理解父爱的伟大。 2. 写作实践:指导学生将所学的描写手法应用于实际写作中,提高写作水平。 解决策略 情感导入:通过分享个人经历或相关故事,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实例分析:通过具体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描写手法。 互动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分享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三、教学方法匹配 讲授法 引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父亲的叮嘱》的背景信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讲解文本:教师详细讲解文本内容,帮助学生理解情节和主题。 讨论法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文本中的关键问题,如父亲的行为动机、人物形象等。 全班交流:各小组代表汇报讨论结果,全班共同探讨和总结。 实践法 写作练习:布置写作任务,要求学生模仿文中的描写手法,写一篇关于自己父亲的文章。 角色扮演: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体验。 四、教学过程规划 导入新课(10分钟) 1. 情境导入:教师通过播放一段关于父爱的视频或讲述一个真实的故事,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2. 介绍背景:简要介绍《父亲的叮嘱》的和创作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讲授新课(20分钟) 1. 整体感知:教师带领学生快速浏览全文,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和结构。 2. 重点讲解:教师详细讲解文本中的关键段落和句子,帮助学生理解情节和主题。 3. 提问互动:教师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如“父亲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叮嘱?”“这些叮嘱背后的意义是什么?” 小组讨论(20分钟) 1.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围绕一个主题进行讨论,如“父亲的形象”、“描写手法”等。 2. 记录要点:每组记录讨论的要点,准备在全班交流时分享。 3. 全班交流:各小组代表汇报讨论结果,其他同学可以补充或提出不同的观点。 写作实践(20分钟) 1. 写作任务:布置写作任务,要求学生模仿文中的描写手法,写一篇关于自己父亲的文章。 2. 写作指导:教师提供写作指导,包括如何选择素材、如何运用描写手法等。 3. 展示分享:部分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全班共同点评和讨论。 小结与反思(10分钟) 1. 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学习成果,强调重点和难点。 2. 反思与反馈:教师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 五、板书设计 ``` 《父亲的叮嘱》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视频/故事导入 及背景介绍 二、讲授新课 整体感知 重点讲解 提问互动 三、小组讨论 分组讨论 记录要点 全班交流 四、写作实践 写作任务 写作指导 展示分享 五、小结与反思 小结 反思与反馈 ``` 六、教学资源筹备 教具 《父亲的叮嘱》原文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 黑板和粉笔 多媒体素材 关于父爱的视频 简介PPT 文本分析PPT 辅助 相关书籍和文章 写作指导手册 七、教学反思与评估 教学反思 1. 教学效果:通过学生的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评估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2. 改进空间:根据学生的反馈和教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找出需要改进的地方。 3. 持续优化:针对发现的问题,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评估方法 1. 观察:教师通过观察学生在上的表现,了解他们的学习状态和参与度。 2. 作业评价:通过批改学生的作业,评估他们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写作能力。 3. 学生反馈:通过问卷调查或个别访谈,收集学生对教学活动的意见和建议。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全面理解《父亲的叮嘱》的内容,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同时培养他们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 父亲的叮嘱教学设计(三)

    《父亲的叮嘱》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 理解课文内容:学生能够准确理解《父亲的叮嘱》这篇课文的主要情节和人物情感。 2. 掌握阅读技巧: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分析人物性格和情感变化。 3. 提高写作能力:能够在理解和分析的基础上,尝试写一篇关于亲情的小作文。 学习过程与方法 1. 自主学习:通过预习课文,初步了解故事背景和主要情节。 2. 合作探究:小组讨论,共同探讨文中的人物关系和情感变化。 3. 教师引导:在教师的引导下,深入分析文本中的细节描写及其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培养感恩之心:通过学习课文,理解父爱的伟大,并学会感恩父母。 2. 增强家庭责任感:认识到自己在家庭中的角色和责任,培养对家庭的责任感。 重难点解析 教学重点 1. 理解课文内容:确保学生能够全面理解课文的情节和人物情感。 2. 细节描写分析:教会学生如何通过细节描写来分析人物性格和情感变化。 教学难点 1. 情感体验:帮助学生真正感受到文中所表达的情感,尤其是父爱的伟大。 2. 写作实践: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写作中,写出有深度的文章。 教学方法 1. 讲授法:教师讲解课文背景、主要情节及人物关系。 2.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理解和感受。 3.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例子分析细节描写的作用。 4. 写作练习:指导学生进行写作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5分钟) 情境导入:播放一段关于父爱的视频或音频,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提问引入:提问学生:“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经历过类似的事情?” 讲授新课(20分钟) 背景介绍:简要介绍和创作背景。 分段讲解:逐段讲解课文内容,重点分析关键细节描写。 互动提问:在讲解过程中,穿插提问,激发学生的思考。 小组讨论(15分钟) 分组安排: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6人。 讨论主题: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主题进行讨论,如“父亲的性格特点”、“儿子的心理变化”等。 汇报交流:每组派代表汇报讨论结果,其他组可以提问或补充。 练习与反馈(10分钟) 细节描写练习:提供一段文字,让学生找出其中的细节描写,并分析其作用。 教师点评:对学生的练习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 小结与布置作业(5分钟) 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学习要点。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己与父亲之间的故事,字数不少于300字。 板书设计 ``` 《父亲的叮嘱》 一、背景介绍 简介 创作背景 二、课文分析 1. 主要情节 父亲的叮嘱 儿子的反应 2. 人物分析 父亲的性格特点 儿子的心理变化 三、细节描写 例子1 例子2 四、练习 细节描写练习 五、作业 写一篇关于自己与父亲之间的故事 ``` 教学资源筹备 1. 多媒体素材:准备关于父爱的视频或音频。 2. 教具:准备投影仪、白板、马克笔等。 3. 辅助材料:提供一些关于细节描写的文章或片段,供学生参考。 教学反思与评估 反思 教学效果:检查学生是否真正理解了课文内容,是否能通过细节描写分析人物性格和情感变化。 互动:评估互动情况,是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写作成果:批改学生的作业,看他们是否能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写作中。 改进措施 增加实例:在讲解细节描写时,可以多举一些具体的例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加强互动:在上多设计一些互动环节,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个性化辅导: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提供个性化的辅导和建议,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知识。

  • 父亲的叮嘱教学设计(五)

    《父亲的叮嘱》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设定 知识技能 1.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 2. 学生能够准确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理解父亲对子女的关爱与期望。 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写作练习,表达自己对父爱的理解。 学习过程与方法 1. 通过阅读、讨论、角色扮演等多种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口语表达能力。 2.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通过写作练习,提升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培养学生对家庭成员尤其是父母的感恩之情。 2. 引导学生学会倾听长辈的教导,并从中汲取人生智慧。 3. 增强学生对亲情重要性的认识,促进家庭和谐。 二、重难点解析 教学重点 1. 文章中父亲的叮嘱及其背后蕴含的深意。 2. 通过具体事例理解父亲对子女的关爱与期望。 教学难点 1. 如何让学生深刻体会父亲的叮嘱背后的深情厚意。 2. 如何引导学生将文本中的情感体验转化为个人的情感共鸣。 解决策略 通过情境创设,让学生置身于故事之中,增强情感代入感。 采用小组讨论和个人分享的方式,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和看法。 利用多媒体资源,如视频、图片等,辅助讲解,加深学生的理解。 三、优选教学方法匹配 讲授法 在导入新课时,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讲解重点段落时,教师详细解读关键句,帮助学生理解文意。 讨论法 分组讨论父亲的叮嘱在不同情境下的意义,每组选出代表发言。 全班讨论如何在生活中践行父亲的教诲,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 角色扮演 选择课文中的片段,让学生分角色表演,增强互动性和趣味性。 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更深入地体会文中人物的情感变化。 写作练习 课后布置写作任务,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己父亲的小作文,表达对父亲的感激之情。 四、细致教学过程规划 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播放一段关于父爱的短视频,引发学生思考。 提问:你们认为父亲的爱是什么样的?请举例说明。 新课讲授(20分钟) 1. 整体感知(5分钟) 朗读课文,让学生初步了解文章大意。 提问: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什么? 2. 细节分析(15分钟) 逐段讲解,重点分析父亲的叮嘱及其背后的意义。 提问:父亲为什么会对子女说这些话?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小组讨论(15分钟) 分组讨论:父亲的叮嘱在不同情境下的意义。 每组选出代表发言,分享讨论结果。 角色扮演(10分钟) 选择课文中的一个片段,让学生分角色表演。 表演结束后,全班讨论表演的感受和收获。 小结(5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提问: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感悟? 作业布置(5分钟) 课后写作任务:写一篇关于自己父亲的小作文,表达对父亲的感激之情。 五、板书设计精炼 ``` 父亲的叮嘱 一、整体感知 1. 课文大意 二、细节分析 1. 父亲的叮嘱 事例1 事例2 事例3 2. 背后的意义 三、小组讨论 1. 不同情境下的意义 四、角色扮演 1. 片段表演 五、小结 1. 重点回顾 2. 个人感悟 六、作业布置 1. 写作任务 ``` 六、教学资源筹备 多媒体素材:准备一段关于父爱的短视频,用于导入新课。 教具:准备白板、马克笔等,用于板书。 辅助材料:准备一些关于父爱的图片和名言,用于展示和讨论。 七、教学反思与评估 教学反思 课程结束后,教师应反思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学生参与度、互动情况等。 思考是否有更好的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评估 通过提问、小组讨论和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通过学生的写作作业,评估学生的情感共鸣和书面表达能力。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父亲的叮嘱》这篇课文,同时在情感上有所触动,从而更加珍惜家庭中的亲情。

相关文档

  • 3父亲叮嘱fan.ppt

    你看见对象是怎样的,就得把它画成怎样,不要想当然。 课文中几次提到了父亲的叮嘱?父亲的叮嘱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 1、“我”害病在家,父亲教我画素描时,总是叮嘱“我”。2、画杨桃的时候,“我”想起父亲的话。3、看着老师教育几个同学,“我”又一次想起父亲的话。我在画杨桃时心情是非常矛盾的,如实照画吧,;按想像中的去画吧, 。 “嘻嘻,杨桃是这个样子的?”“倒不如说是五角星……”“这幅写生,画得像

  • 3父亲叮嘱s.doc

    #

  • 3父亲叮嘱.doc

    #

  • 父亲二十年前叮嘱.doc

    父亲二十年前的叮嘱二十年前我到县城上初中父亲的负担因此更重了隆冬将近父亲经常抽空上山砍柴然后卖到县城由此给我凑生活费和学杂费每个周末我都会回家帮父亲砍柴然后周一凌晨再走二十里的山路到学校去这次因为我额外需要五元钱的测试费父亲又摸黑砍了一担柴等到第二天早晨去县城卖掉后再把钱给我 天刚蒙蒙亮父亲就挑着柴和我上路了 最近钱是越来越紧张了父亲挑着担边走边叨咕自从到县城上学这句话我听了已经不

  • 父亲二十年前叮嘱.doc

    父亲二十年前的叮嘱二十年前我到县城上初中父亲的负担因此更重了隆冬将近父亲经常抽空上山砍柴然后卖到县城由此给我凑生活费和学杂费每个周末我都会回家帮父亲砍柴然后周一凌晨再走二十里的山路到学校去这次因为我额外需要五元钱的测试费父亲又摸黑砍了一担柴等到第二天早晨去县城卖掉后再把钱给我 天刚蒙蒙亮父亲就挑着柴和我上路了 最近钱是越来越紧张了父亲挑着担边走边叨咕自从到县城上学这句话我听了已经不

  • 父亲菜园教学设计20011.doc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父亲的菜园》教学设计大秦学区中心小学   李小平 一教学目标:1. 认识8个生字正确朗读坚毅可怖贫瘠诱人疑惑不解信心十足等词语2.读好描写父亲言行的句子感受并学习父亲的执著和勤劳二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同学们去过自家的菜地吗你家的菜地建在哪儿如果把菜园建在山坡你觉得有问题吗2.有一位父亲把自家的菜园建在山坡上这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咱们一起来读读课题这位父亲怎样

  • 父亲菜园教学设计.doc

    《父亲的菜园》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自学认识本课6个生字???? 2从描写父亲的神态动作和语言的词句中体会父亲的勤劳和对土地的热爱???? 3在自主和谐的学习氛围中以我口读我感以我口表我心教学重难点???? 在理解本课内容的基础上体会父亲对劳动对土地的热爱课时安排:一课时(略读课文)教学过程:?????????? 一设置悬念激趣揭题????????????? 1教师出示荒地一词在黑板

  • 父亲儿子》教学设计.doc

    《父亲的儿子》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父亲对儿子的爱 2.抓住重点词句联系生活实际把自己的体会批写出来 二教学重点 抓住中点词句理解父亲对儿子的爱 三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习习惯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课件 五教学过程 1.课前谈话引入课题 做自我介绍游戏:我叫( )今年( )

  • 父亲菜园教学设计.doc

    《父亲的菜园》教学设计   【教材理解】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写了父亲通过艰辛的努力在荒凉贫瘠的山坡上为家人开辟出了一处菜园赞扬了父亲执著勤劳的品质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生动细致地描写了父亲的言行字里行间流露着对父亲的敬佩和感激之情  【教学目标】  1认识婴毅筐怖肿榨憋诱8个生字通过看图认识箢箕铁锨豌豆莴笋这四个学生感到困难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父亲的执著和勤劳  3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

  • 父亲菜园教学设计.doc

    《父亲的菜园》?教学设计????????????????????????? ?? 毛安中心学校????? 焦竹南【设计理念】 《父亲的菜园》用散文诗般的语言讲述了父亲在荒凉的山坡上重开菜园所付出的艰辛教学这一课主要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抓住课文具体描写父亲言行的语句在合作交流中感悟语言文字所蕴含的情感在激情朗读中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融语言文字训练于教学的始终让


客服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