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第一节 温病学 温病学是研究温病发生发展规律及预防和诊治方法的一门学科旨在阐明温病的病因 发病病理变化诊断方法及其预防和治疗措施 既有很强的临床实践性又是中医临床各科的基础之一 第二节 温病学的形成与发展 《内经》首次提出温病病名 《难经》伤寒有五:有中风有伤寒有湿温有热病有温病将温病隶属
第一单元 绪论1《难经?五十八难》云:伤寒有五:有中风有伤寒有湿温有热病有温病2 S8 a v X4 ` L伤寒金匮张仲景2庞安时在《伤寒总病论》中以桂枝为例因时因地因人加减为活用经方作出示范( O3 j- 2 U ??0 W仲景论坛3金元时期 刘河间 六气皆从火化 创新论立新法制新方. b1 {8 [ o6 A5 c- S仲景论坛4清代温病四大家:叶桂(叶天士)薛雪(薛生白)吴瑭(吴鞠通)
#
#
温病学复习重点 06临床1班名词解释新感温病:即感邪即发起病即见肺卫表证病发于表的温病伏气温病:即感邪之后不即时发病逾时而发起病即见里热证病发于里的温病透热转气:治法名语出叶天士《温热论》即在清营养阴方中佐以透热转气之品使营分之邪透出气分而解身热不扬:身热稽留而自觉发热不甚热势不显扬于外为湿热郁蒸气分之象金囚木旺:金囚指肺被热邪所灼木旺指肝风内动今肺为热灼而不能克制
4 / NUMS5 5 / NUMS5 温病学重点名词解释1、新感温病:即感邪即发,起病即见肺卫表证,病发于表的温病。2、伏气温病:即感邪之后,不即时发病,逾时而发,起病即见里热证,病发于里的温病。3、透热转气:治法名,语出叶天士《温热论》,即在清营养阴方中佐以透热转气之品,使营分之邪透出气分而解。4、身热不扬:身热稽留而自觉发热不甚,热势不显扬于外。为湿热郁蒸气分之象。5、金囚木旺:金囚,指
4 / NUMS5 5 / NUMS5 温病学重点名词解释1、新感温病:即感邪即发,起病即见肺卫表证,病发于表的温病。2、伏气温病:即感邪之后,不即时发病,逾时而发,起病即见里热证,病发于里的温病。3、透热转气:治法名,语出叶天士《温热论》,即在清营养阴方中佐以透热转气之品,使营分之邪透出气分而解。4、身热不扬:身热稽留而自觉发热不甚,热势不显扬于外。为湿热郁蒸气分之象。5、金囚木旺:金囚,指
1温病名称的最早记载——《素问六元正纪大论》2晋代葛洪《肘后备急方》认为温病的致病原因主要是感受厉气3明末吴有性编著了我国医学史上第一部温疫病专著——《温疫论》4清代温病四大家:叶桂(叶天士)薛雪(薛生白)吴瑭(吴鞠通)王土雄(王孟英)5叶天士蓍《温热论》被誉为温热大师提出了卫气营血的辨证论治理论和辨舌验齿辨斑疹白培6薛生白蓍《湿热病篇》对湿热之邪在上中下三焦的辨证和治疗进行了系统论述7吴鞠
#
1瘘管(flstuls):深部组织的脓肿一端向体表或体内穿破另一端开口于自然通道形成两端开口的排脓通道称2阿少夫细胞(Achoff cell):风湿小体内的主要细胞成分体积较大圆或多边形胞质丰富略嗜碱性较大单或多核圆或卵圆形核膜清楚染色质集中于核中央呈细丝状向外放射似毛虫状或染眼状3脂褐素(lipofuscin):为一种黄褐色的细颗粒状色素其成分为50为脂质余为蛋白质和其它物质在C内不能被溶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原因提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