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ERGEFORMAT 7 第二节 地球的公转第1课时 公转特征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课程标准核心素养目标结合实例,说明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1通过观察地理课件的演示,了解地球公转的轨道形状、方向、周期和速度。通过绘制黄赤交角和太阳直射点移动轨迹示意图,掌握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地理实践力)2通过观察模拟动画,比较太阳高度和正午太阳高度,理解正午太阳高度的空间和时间分布规律。(综合思
\* MERGEFORMAT 10 课时分层作业(三)(建议用时:45分钟)读地球公转速度随月份变化图,完成1~2题。图1 图21.当地球公转速度为图1中N点时,地球位于图2公转轨道的( )A.甲点附近B.乙点附近C.丙点附近D.丁点附近2.当地球在公转轨道上位于图2中甲点时( )A.北京正值高温多雨季节B.太阳黑子数达一年中最大值C.地球公转的角速度和线速度较其他三地快D.地球
\* MERGEFORMAT 10 第一节 地球的自转第1课时 自转特征、昼夜交替和偏转规律课程标准核心素养目标结合实例,说明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1通过观察地理课件的演示,说出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了解昼夜交替产生的原因,说明晨昏线的特点并学会判断晨线、昏线。(综合思维)2结合实际分析昼夜交替现象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人地协调观)3理解地转偏向力的偏转规律,并运用地转偏向力原理解释现实
\* MERGEFORMAT 10 第2课时 昼夜长短的变化和四季的更替课程标准核心素养目标结合实例,说明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1通过地理课件的演示,观察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和纬度变化。(地理实践力)2结合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总结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和纬度变化规律;理解四季的形成和划分。(综合思维)3运用,了解二十四节气及其意义。(人地协调观)一、昼夜长短的变化1.昼弧和夜弧:一个地
\* MERGEFORMAT 11 第2课时 产生时差课程标准核心素养目标结合实例,说明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1能够结合实际解释产生地方时差的成因。(综合思维)2结合相关图文,了解时区的划分及世界时区分布,能够说出某一时刻不同日期的范围。(区域认知)3能够联系实际进行时间计算和日期换算。(地理实践力)4结合实际说明实行分区计时和划分国际日界线的意义。(人地协调观)产生时差1.地方时
第一章 行星地球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正午太阳高度角的时空变化【教材分析】 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既是地球运动的重点也是难点教材给出的二分二至日全球正午太阳高度侧视分布图可带领学生通过读图分析出同一时刻不同纬度的太阳高度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有直接关系进而归纳出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规律: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太
\* MERGEFORMAT 9/ NUMS\* MERGEFORMAT 9 第二节 地区产业结构变化课程标准核心素养目标以某产业转型地区为例,分析该类地区产业结构变化过程及原因1举例说明,地区产业结构的含义及作用。(区域认知)2结合分析,理解产业结构的升级历程及原因。(综合思维)3以上海市的发展为例,分析某地区产业结构的发展变化特点。(地理实践力)一、地区产业结构1.含义:指
正午太阳高度变化专题(一) 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规律 ——年变化规律 23°26′S夏至日66°34′N0°323°26′N423°26′SS190°0°P二分日P:南回归线以南地区 N纬差的计算:同半球相减异半球相加 C53o26′N0°四正午太阳高度应用正午太阳高度应用AH纬差的计算:同半球相减异半球相加 N竹竿1极点
#
\* MERGEFORMAT 9 第二节 地表形态的变化第1课时 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课程标准核心素养目标结合实例,解释内力对地表形态变化的影响1通过绘制示意图,说明板块运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地理实践力)2.据图判定背斜、向斜、断层等地质构造,并说明其与地表形态的关系。(综合思维)3.据图说出火山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综合思维)一、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1.导致地表形态发生变化的力量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原因提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