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9 NUMPAGES9第1章达标检测卷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我国古代秦汉时期有一部数学著作堪称是世界数学经典名著.它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古代数学体系的正式确立.它采用按类分章的问题集的形式进行编排.其中方程的解法和正负数加减运算法则在世界上遥遥领先.这部著作的名称是( )A.《九章算术》 B.《海岛算经》 C.《孙子算经》 D.《五经算术》2.某学校的教学楼从
《数学思想方法》综合练习一填空题《九章算术》思想方法的特点是 开放的归纳体系 算法化的内容 模型化的方法 古代数学大体可分为两种不同的类型:一种是崇尚逻辑推理以《几何原本》为代表一种是长于计算和实际应用以 《九章算术》为典范-----在数学中建立公理体系最早的是几何学而这方面的代表著作是古希腊欧几里得的 《几何原本》《几何原本》所开创的 公理化方法不仅成为一种数学陈述模式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三角形面积的计算你知道吗 大约在2000年前我国数学名著《九章算术》中的方田章就论述了平面图形面积的算法书中说:方田术曰广从步数相乘得积步其中方田是指长方形田地广和从是指长和宽也就是说:长方形面积长×宽还说:圭田术曰半广以乘正从就是说:
专题02 方程及其应用1.(2019怀化)一元一次方程x–2=0的解是A.x=2B.x=–2C.x=0D.x=12.(2019南充)关于x的一元一次方程2xa–2m=4的解为x=1则am的值为A.9B.8C.5D.43.(2019杭州)已知九年级某班30位学生种树72棵男生每人种3棵树女生每人种2棵树设男生有x人则A.2x3(72–x)=30B.3x2(72–x)=30C.2x3(30–x
第二章 等式与不等式2.1 等式2.1.3 方程组的解集导学案1掌握解方程组的方法.2判断方程组解集是有限集还是无限集.3在特点语境中能正确列出方程组.【重点】1用消元法解方程组.2判断方程组是有限集还是无限集.3解读古代数学语境能正确列出方程组.【难点】在应用题中正确解读语境能够列出题目要求的方程组.一方程组的解集:【尝试与发现】将x-y=1看成含有两个未知数xy的方程:
第二章 等式与不等式 等式.3 方程组的解集教学设计本节内容为方程组的解集用信息技术求方程和方程组的解集【教学目标】1掌握解方程组的方法.2判断方程组解集是有限集还是无限集.3解读古代数学语境能正确列出方程组.【核心素养】数学抽象:学会消元法解方程组的思想方法数学建模:在实际情景中分析问题构建方程组模型计算结果检验结果实际性数学运算: 理解集合运算对象在方程组中有的放矢选择运算法
论九章算术刘徽注对墨家逻辑的继承与发展(一)墨家的时空观与刘徽的无限思想墨家逻辑十分重视名—概念而概念的准确与否首在定义逻辑方法的科学性严谨性《墨子·经上》篇中就汇集了各类数学概念的定义如:圆方平直厚始端间次批盈损体穷倍等从而使中国古代的数学发展第一次上升到了理论的高度问刘徽继承并发展了墨家逻辑的科学定义方法重视审辨名分气《九章算术注》卷二)据周翰光统计刘徽在《九章算术注》中至少对二十多个数学概念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九章算术中的折竹问题:今有竹高一丈今有竹高一丈末折抵地去根三尺问折者高几何意思是:有一根竹子原高一丈(一丈=10尺)中部有一处折断竹梢触地面处离竹根3尺试问折断处离地面多高AOBX(10-X)3解:如图我们用线段OA和线段AB来表示竹子其中线段AB表示竹子折断部分用线段OB来表示竹稍触地处离竹根的距离.设OA=x则AB=10-
PAGE 小专题(三)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实际应用专题1 和差倍分问题1.(北京中考)《九章算术》是中国传统数学最重要的著作奠定了中国传统数学的基本框架.它的代数成就主要包括开方术正负术和方程术.其中方程术是《九章算术》最高的数学成就.《九章算术》中记载:今有牛五羊二直金十两牛二羊五直金八两.问牛羊各直金几何译文:假设有5头牛2只羊值金10两2头牛5只羊值金8两.问:每头牛每只羊各值金多少两
《九章算术》中的多元一次方程组及其解法《九章算术》方程章中所谓方程是专指多元一次方程组而言与现在方程的含义并不相同.《九章算术》中多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是将它们的系数和常数项用算筹摆成方阵(所以称之谓方程).消元的过程相当于现代大学课程高等代数中的线性变换. 方程章第一题:今有上禾(指上等稻子)三秉(指捆)中禾二秉下禾一秉实(指谷子)三十九斗上禾二秉中禾三秉下禾一秉实三十四斗上禾一秉中禾二秉下禾三
199 3 2 Jo u r n a l o f N o r t w e s t U n i ve r s i t y F e b 2 3 l V o l .2 3199 3N O .1 ( 71 69 1 5 4 ) 0 1 12 ( ). ( 12 13 ) ( ) (172 4 1777 ) 1 o ( 2 8 1 2 ) ( 1 5 9 2 1 9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