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第一节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一、原子的量子能级和能级图原子光谱是由原子外层的价电子在不同能级间跃迁而产生的,把原子中所有可能存在的能级状态及能级跃迁用图解的形式表示,称为原子的能级图。二、原子在各能级的分布三、原子吸收谱线的轮廓和变宽(一)原子吸收线的轮廓(二)谱线变宽得因素1.谱线的自然宽度:自然宽度(约在10-5nm数量级)。2.多普勒变宽(热变宽):由于多
第十三章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第一节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一、原子的量子能级和能级图原子光谱是由原子外层的价电子在不同能级间跃迁而产生的,把原子中所有可能存在的能级状态及能级跃迁用图解的形式表示,称为原子的能级图。二、原子在各能级的分布激发态原子数Nj与基态原子数N0的关系可以用玻尔兹曼方程表示:gj、g0分别为激发态和基态的统计权重,表示能级的简并度;Ej为激发能;T为绝对温度;K为玻尔兹
第三章原子吸收光谱法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metry31 概述原子吸收光谱法是一种基于待测基态原子对特征谱线的吸收而建立的分析方法。1 原子吸收现象的发现1802年Wollaston发现太阳光谱的暗线1859年Kirchhoff和 Bunson解释了暗线产生的原因暗线是由于大气层中存在的元素的原子蒸气对太阳光选择性吸收的结果:2 空心阴极灯的发明 1955年Walsh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第十章 原子吸收光谱法 第一节 概述第二节 原子吸收光谱法基本原理第三节 原子吸收光谱仪第四节 定量分析方法第五节 原子吸收中的干扰及消除方法第六节 灵敏度检出限测定条件的选择1第一节 概述历史1802年发现原子吸收现象1955年Australia 物理学家Walsh A建立将该现象应
汞的来源早在1802年伍朗斯顿()在研究太阳连续光谱时就发现了太阳连续光谱中出现的暗线 A 产生吸收光谱 B 产生发射光谱 E0 基态能级 E1E2E3激发态能级共振线(2) Doppler(多普勒)变宽 由自吸现象而引起的谱线变宽称为自吸变宽光源空心阴极灯发射的共振线被灯内同种基态原子所吸收产生自吸现象从而使谱线变宽灯电流愈大自吸变宽愈严重
AAS与AES之比较:相似之处: 产生光谱的对象都是原子不同之处: AAS是基于基态原子选择性吸收光辐射能(h?)并使该 光辐射强度降低而产生的光谱(共振吸收线) AES是基态原子受到热电或光能的作用原子从基 态跃迁至激发态然后再返回到基态时所产生的光谱
2023224Itr2023224在一般分析条件下Δ?D为主特征频率光表10-1 几种元素共振线的NjN0值 钨丝灯光源和氘灯经分光后光谱通带 nm而原子吸收线的半宽度:10-3 nm图示 用一般光源照射时吸收光强度变化仅为灵敏度极差(1)发射线的中心频率 = 吸收线的中心频率(2)发射线的半宽度 << 吸收线的半宽度单光束型和双光束型两种20232242023224氧化亚氮——
s 2空心阴极灯的发明 1955年Walsh发表了一篇论文Application of 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metry to analytical chemistry解决了原子吸收光谱的光源问题50年代末Varian和PerkinElmer先后推出了原子吸收商品仪器E2 由于原子在空间作无规则热运动引起的又称热变宽比自然变宽大了两个数量级K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第十章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原子吸收分光光度分析)一概述generalization二原子吸收光谱的产生formation of AAS三谱线轮廓与谱线变宽shape and broadening of absorption line四积分吸收与峰值吸收integrated absorption and absorption
1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中为什么常常选择共振吸收线作为分析线原子从基态激发到能量最低的激发态(第一激发态)产生的谱线称为共振吸收线由于各种元素的原子结构和外层电子排布不同吸收的能量不同共振吸收线各具特征线这种共振线称为元素的特征谱线是元素所有谱线中最灵敏的谱线2什么叫积分吸收什么叫峰值吸收系数为什么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常采用峰值吸收而不应用积分吸收积分吸收:是指在原子吸收光谱中原子蒸气所吸收的全部能量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原因提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