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兰克—赫兹实验1913年丹麦物理学家玻尔(N?Bohr)提出了原子能级的概念并建立了原子模型理论该理论指出原子处于稳定状态时不辐射能量当原子从高能态(能量Em)向低能态(能量En)跃迁时才辐射辐射能量满足?E = Em?En (1)对于外界提供的能量只有满足原子跃迁到高能级的能级差原子才吸收并跃迁否则不吸收1914年德国物理学家弗兰克(J
弗兰克-赫兹实验1913年,玻尔根据氢光谱的线状结构以及巴尔末根据可见光波长归纳出的公式,天才地提出原子的行星模型:质量集中在核,电子在固定的轨道上,原子的定态能级。这是与经典物理已经构建的大厦冲突的。1914年,弗兰克和赫兹用电子碰撞原子的方法测量到了汞的激发电位和电离电位,证实了原子存在定态能级。他们获得了1925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F-H管内先注入少量汞,再抽成真空,在一定温度下,得到合
弗兰克-赫兹实验PB05204044 张雯 实验组别:20 实验目的:了解弗兰克-赫兹实验原理和实验装置,用电子碰撞原子的方法测量到汞的激发电位和电离电位,证实原子存在定态能级。实验仪器:弗兰克-赫兹实验装置实验原理:下图是弗兰克-赫兹实验的装置图F-H管内先注入少量汞,再抽成真空,在一定温度下,得到合适压强的汞蒸气。电子由阴极K出发,受第二栅极G2正电压作用加速,在管中与汞原子碰撞。逐渐增加
4 / NUMS4 实验目的用实验的方法测定汞或氩原子的第一激发电位,从而证明原子分立态的存在练习使用微机控制的实验数据采集系统。实验原理根据玻尔的原子模型理论,原子是由原子核和以核为中心沿各种不同轨道运动的一些电子构成的,如图所示。对于不同的原子,这些轨道上的电子束分布各不相同。一定轨道上的电子具有一定的能量。当同一原子的电子从低能量的轨道跃迁到较高能量的轨道时,原子就处于受激状态。若轨道1
弗兰克-赫兹实验1.实验目的(1)用实验的方法测定汞或氩原子的第一激发电位,从而证明原子分立态的存在;(2)练习使用微机控制的实验数据采集系统。2.实验原理根据玻尔的原子模型理论,原子是由原子核和以核为中心沿各种不同轨道运动的一些电子构成的。对于不同的原子,这些轨道上的电子束分布各不相同。一定轨道上的电子具有一定的能量。当同一原子的电子从低能量的轨道跃迁到较高能量的轨道时,原子就处于受激状态。
清 华 大 学 实 验 报 告系别:机械工程系班号:72班:车德梦(同组: )作实验日期 2009年4月 14日 教师评定:实验515 弗兰克-赫兹实验一、实验目的(1)用实验的方法测定汞或氩原子的第一激发电位,从而证明原子分立态的存在;(2)练习使用微机控制的实验数据采集系统。二、实验原理根据玻尔的原子模型理论,原子是由原子核和以核为中心沿各种不同轨道运动的一些电子构成的。对于不同的
2012613??马佳文 09300200012弗兰克·赫兹实验——最佳实验条件的确定弗兰克 G.赫兹 (James Franck 1882-1964) (Gustav Hertz 1887-1975) 192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德国格丁根大学的弗兰克和哈雷大学的G.赫兹以表彰他们发现原子受电子碰撞的定律.马佳文 09300200012电路图VF:灯丝电压
弗兰克赫兹实验汤妍婧11307110260基于理论:波尔原子理论※定态假设 ※ 频率定则 本实验即利用电子与汞原子的相互碰撞来实现能量交换与状态改变实验仪器:弗兰克赫兹管温度灯丝电压控制栅电压加速电压减速电压第一激发能电路温度灯丝电压控制栅电压减速电压峰位拟合:谷位拟合:取均值V0=(±)V对比理论值相对误差较高激发能电路第一激发电位a=
弗兰克-赫兹实验郝蕴刘子豪指导老师:姚红英背景Franck Hertz研究气体放电现象临界电势弹性碰撞非弹性碰撞Plancks Constant光量子假设电子与原子的相互作用亲和电子与原子的碰撞电离复合光电效应早期实验改进后装置改进后装置复旦F-H实验管板P直径约14mm控制栅G1直径加速栅G2直径12mm阴极K直径灯丝电压VF:05V控制栅电压VG1K:04V加速栅电压VG2K:0100V减速
12272012??弗兰克-赫兹实验郝蕴刘子豪指导老师:姚红英背景Franck Hertz研究气体放电现象临界电势弹性碰撞非弹性碰撞Plancks Constant光量子假设电子与原子的相互作用亲和电子与原子的碰撞电离复合光电效应早期实验改进后装置改进后装置复旦F-H实验管板P直径约14mm控制栅G1直径加速栅G2直径12mm阴极K直径灯丝电压VF:05V控制栅电压VG1K:04V加速栅电压VG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原因提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