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7的认识和加减法第一课时课后反思1随着开放式教学的深入开展,中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都得到充分的发展,应用多种方法解决有关数学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上的突发事件也不断增加。这就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老师必须具有一定的教学机智和敏锐的洞察力,及时抓住学生在上出现的一些问题,并把它作为一种资源,及时调控教学。2一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所以教学时要为学生提供富有儿童年龄特点的活动
16、7的认识和加减法第一课时教学内容 6、7的认识教材第39~41页的内容及练习九的第1~4题。教学目标1能熟练地数出数量是6、7的物体的个数,会正确地读、写6和7。掌握7以内各数的顺序和大小,进一步体会序数的含义,学会数的分与合。2通过认数、数数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接受关心集体、讲卫生等方面的教育。重点难点正确书写6、7,掌握数的组成,区别6、7的基数和序数的意义。教具学具6、7的主题图,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6、7的加减法教材第42页的内容及练习九的第5~7题。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经历根据一幅图写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并算出得数的探索过程,感受调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得数一样的客观事实。2掌握得数是6或7的加法及6减几、7减几的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口算。3利用“一图二式”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重点难点掌握得数是6或7的加法及6减几、7减几的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
第四课时教学内容6、7的加减法的应用教材第46、第47页的内容及练习十的第1~6题。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知道图上的扩线和问号的意思,会正确口述应用题的两个条件和一个问题,知道简单应用题的结构,会正确地列式计算。2进一步提高计算6、7的加减法的正确率和速度。3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语言表达能力。重点难点会正确地口述题意及列式计算。教具学具课件(或动态显示的投影),数字卡片等。教学过程一 学前准备1口算
第三课时教学内容6、7的加减法练习练习九的第8~12题及教材第45页“生活中的数学”。教学目标1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充满数学。2进一步掌握6、7的加减法,并能正确、迅速地计算。3巩固复习图画应用题。重点难点掌握方法,能正确、迅速地口算。培养数感。教具学具点子图,数字卡片,投影等。教学过程一 作业新设计1练习九的第8题。先让学生明白题意,然后动笔连,完成后让学生说一说自己连线的理由。2练习九的
第二课时 课后反思1结合情境,引导学生操作,充分感受“一图两式”。通过从不同角度观察,列出两道不同的加法算式,并让学生说明是怎样看图列式的。这一环节初步感受“一图两式”,感知根据一幅图可以列出两道不同的算式。2独立操作,形成概念,理解“一图两式”。第一个环节是让学生在情境中感知“一图两式”。第二个环节是让学生在情境中独立地进行操作,进一步巩固和理解“一图两式”的意思。第三个环节是学生根据老师出示
第四课时课后反思这节课主要是巩固前面所学的“6、7的加减法”知识,重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在情景图中会找有用的信息,并会选择相应的数学信息,解决问题。1在体验情境的过程中,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大胆地探索,并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样有利于学生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同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切实感受用学过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明确扩线和问号所表示的意义,让学生获得运用数学知识解
28、9的认识和加减法第一课时课后反思1结合数数过程训练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的灵活性,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联系生活,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2注意创设让学生感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情境,让学生有成就感。3注意提出推理性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28、9的认识和加减法第一课时教学内容8、9的认识教材第50~52页的内容及练习十一的第1~4题。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经历认识8、9的过程,初步建立8、9的表象。2会正确地数出数量是8、9的物体的个数,会读、写8和9。3掌握8、9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9以内数的大小。4掌握8、9的组成和分解。5对学生进行“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教育。重点难点会正确地读、写8和9,掌握8、9的组成。教具学具主题图,
第二课时 课后反思1使学生掌握8和9的加减法,感知加、减法之间的相互联系,通过叙述情境,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让学生在经历合作交流与想象的过程中产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2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特别是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通过前面加减法的学习,学生已经有了一些加减法计算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老师应适时指导,帮助学生积累一些好的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原因提交举报